從HDMI1.0開始 談談HDMI光纖線的前世今生
2017-10-15 • 來源:影音CN 編者: 熱度:HDMI光纖線相較傳統HDMI銅質線有什么技術上的升級?反映到具體的聲畫輸出上是否有明顯的區別?
HDMI光纖線有什么基本的缺點?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否實用?
市面上目前有多少個生產HDMI線的品牌?品質會不會參差不齊?
HDMI光纖線的未來又在何方?會取代傳統HDMI銅質線嗎?
如果你也有相似的困惑,那么這兩期的HDMI光纖線專題簡直就是為你準備的!
在介紹HDMI光纖線之前,我想還是要從HDMI開始說起。在HDMI之前的接口是DVI(Digital Visual Interface),它的誕生是為了滿足高質量圖像傳輸的需求,但后來隨著影音技術的進一步發展,DVI對平板電視兼容能力一般、只能傳輸8bit信號、不支持數字音頻信號等問題開始讓人難以忍受。于是,日立、松下、飛利浦、Silicon Image、索尼、湯姆遜、東芝七家公司開始尋求更加先進的接口技術,共同組建了HDMI高清多媒體接口組織,并于2002年12月9日正式發布了HDMI 1.0版標準,HDMI技術正式進入我們的視線。13241902523
相比于DVI,HDMI最明顯的優勢是能同時傳輸影像和音頻信號,播放器和顯示設備之間只需要一條HDMI連接即可。而從技術層面來說,HDMI的起點也非常高,15年來,從HDMI 1.0到HDMI 2.1,幾乎都走在音視頻技術的前沿。下面,我們就簡單地回顧一下HDMI在這15年間的發展歷程。
2002年,最早的HDMI版本HDMI 1.0推出,最高帶寬達到4.95Gbps,視頻方面支持DVD及Blu-ray 、Rec.709色域,音頻方面支持8聲道的PCM、24bit/192kHz音源,也就是說已經能支持1080p全高清分辨率和7.1音響系統。
2004年,HDMI 1.1版本新增了對DVD-Audio的支持。
2005年,HDMI 1.2版本將DSD無損格式加入支持列表。
2006年,HDMI 1.3版本將帶寬增加至10.2Gbps,支持xvYCC廣色域,音頻方面解鎖了Dolby TrueHD及DTS-HD MA等新音效技術。之后又陸續推出1.3a、1.3b、1.3b1、1.3c等小改動版本。同年,全球第一臺藍光播放機Samsung BD-P1000推出時,已經配備了HDMI接口。阿強影音
2009年,首個支持4K 30p、3D的HDMI版本HDMI 1.4問世,并新增了100Mbps的網絡傳輸功能。
2013年,HDMI 2.0將帶寬從10.2Gbps升到18Gbps,支持4K 60p并兼容Rec.2020色深。音頻方面開始支持32聲道音源。
2015年,HDMI 2.0a增加了對HDR的支持,HDMI2.0b則新增了對另一個高動態范圍技術HLG的支持。
2017年,HDMI2.1將帶寬一口氣增加到48Gbps,支持8K/60Hz、4K/120Hz格式的視頻,16bit色深,并能傳輸動態HDR數據,也就是Dolby Vison。目前最廣泛流行的HDR10是基于靜態元數據,用一套數據控制所有畫面和場景,而基于動態元數據的Dolby Vison明顯精確得多,它是針對每個場景每一幀進行調整,這樣所有畫面都能顯示出最自然最佳的狀態。
目前支持HDR內容的顯示設備、播放機等一般都還只是配備HDMI 2.0a接口而已,畢竟HDMI 2.1更像為未來的格式做準備,4K都還沒有真正普及,談何8K?120Hz、16bit同理。Dolby Vison的內容有是有,但少之又少啊。微軟最新家用主機xbox one x可能是全球第一臺配備HDMI2.1接口的設備。
銅線VS光纖線
從HDMI 1.0到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的HDMI 2.1,信號的分辨率、幀率等都在提高,也就意味著信號的數據總量也跟著增加,4K信號的數據總量是1080p的4倍,如果你把線材想成管道,也就意味著你需要更大的管道來傳輸數據。我們傳統使用的HDMI銅線的傳導性,基本是由銅線的數量決定的,銅線越多,傳導性越好,也就是說如果傳輸信號總量和速度增加的話,銅線的大小和重量也必然跟著增加,用過HDMI銅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那種實在的重量,從日常使用的角度來看,確實不太方便。
而HDMI銅線最大的缺點是,它無法長距離傳輸,一旦距離超過10米,就會產生損耗,信號傳輸速度越快,衰減越大,可能會導致信號丟失或分辨率下降等問題,這是金屬傳導的“硬傷”。通常來講,HDMI銅線傳輸18Gbps的頻寬很難超過12米,那傳輸48Gbps、56Gbps或更大的頻寬呢?線材太短,適用范圍將會嚴重受限,對于面積比較大的私人影院或商業、辦公場所來說,HDMI銅線顯得有些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了,這時候需要一款更輕、更細、更長的HDMI線,在這種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下,HDMI光纖線應運而生。
目前市面上的HDMI光纖線基本都采用光纖加銅線的架構,以銅線導電,以光纖傳輸信號,從信號源到顯示設備需要經歷兩次光電轉換。它的優點是光纖本身非常纖細輕巧,而HDMI線中只需要使用少數幾根就能達到傳輸大容量信號的目的,因此線材的重量大大減輕,基本只有銅質線的60%,而最重要的是,光纖傳導每千米的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,又避免了電磁干擾,也就是說,解決了HDMI線長距離傳輸的難題。但這并不意味HDMI光纖線是完美無缺的,因為內置光電轉換電路,所以線材本身耗電,如果導致電壓降低的話,會影響畫質,比如畫面看起來不夠鮮艷、對比度降低或噪點明顯增加等等,轉換電路要是溫度過高,線材的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。HDMI銅線就不會有上述這些問題,在兼容性方面,銅線也比光纖線表現更好。換句話說,目前3米以內的短距離傳輸,光纖線要取代銅線基本上很難。但等到真正意義上的高帶寬時代到來就不一定了。阿強家庭影院導購平臺歡迎您 m.cblsheji.com
未來的大勢所趨
總的來說,目前市面上的HDMI光纖線數量非常有限,以18Gbps帶寬為主,支持4K 60p內容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,但有些線材我們還沒親自測試,不知道是否真能以最高規格18Gbps傳輸,穩定性和流暢性方面也要打個問號。而單從參數信息也可以發現它們之間存在不小的差異,比如,并不是都能支持Rec.2020、12bit或HDR內容,最長傳輸距離在100-200米之間,能承受的彎曲程度和角度不一樣,可選擇的線材長度不同,價格也有不小的差距。HDMI光纖線的價格基本都是千元以上的價位,除非線材很短。但如果短距離傳輸,就目前的情況來看,光纖線并不比銅線有優勢。HDMI銅線傳輸18Gbps帶寬,12米以內并沒有明顯的損耗問題,就算是吊著放的投影機,把信號源放在下面,用12米長的線連接應該也是綽綽有余,除非你想跨房間連接。這么一想,雖然很多HDMI光纖線能50米甚至100米長距離傳輸,但對普通家居環境來講,好像并沒有什么實際的用途……
面對目前最主流的18Gbps帶寬,HDMI光纖線能長距離傳輸的優勢確實還不夠凸顯。但是未來就不一定了。我們可以簡單地做個算法,HDMI銅線的傳輸極限是35米(加放大器),18Gbps帶寬下最好不要超過12米,不然在適用性方面很容易受到限制,比如連接投影機能傳輸畫面,用電視作為顯示設備就不行等等。而接踵而來的48Gbps,大概是18Gbps的2.6倍,HDMI銅線想要傳輸這么大的數據總量,肯定要用更多的銅線,長度還要縮短,以增強傳導性、降低損耗。可以想象,到時的HDMI銅線肯定在重量和長度方面非常受限制,預計也就2-3米的長度,如果家里使用的是吊裝投影機的話,長度肯定不夠。而HDMI光纖線本身并不存在帶寬限制的問題。
當然,我也不是一下子就認定HDMI銅線被判死刑,它可以通過鍍銀等方式減小電阻,降低損耗,或怎么在線與線之間進行隔離、減少干擾等方法捍衛自己的地位,但不管怎么改良,金屬傳導的本質都不會改變。而光纖線可能導致的電壓不夠、溫度過高等問題卻可以通過提高光電轉換芯片的性能得到解決。至于大家最關心的價格問題,目前光纖線的長度只要超過2米,基本都是千元以上的價位,越長越貴,這跟光纖線還沒有真正打開市場進行大規模生產有很大關系,迎接百元時代只是時間問題。再說,目前超過10米、15米的高性能銅線也不比光纖線便宜多少。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,光纖線才是未來的大勢所趨。
有人曾評價目前的HDMI 2.1,就像在農村中間建了一條10車道的公路,并沒有什么用處。同理,現在也只是HDMI光纖線的1.0時代,要讓普通用戶意識到HDMI光纖線的優越性和必要性,肯定也需要更多高規格高質量的內容的支持,有需求才有市場。當用戶發現傳統的HDMI銅線已經不能很好地傳輸影音內容時,自然會投入HDMI光纖線的懷抱。即將到來的HDMI 2.1,或許就是HDMI銅線與光纖線正式拉開距離的分水嶺。至于HDMI銅線與光纖線、不同光纖線間的音畫表現有何不同,那又是另一個層面的東西了。有人把更換線材當成一門“玄學”,換一根線真的能帶來畫質、音質的改變嗎?或者只是一種心理暗示?下一期我們將會對目前市面上的部分HDMI光纖線做一個集中的測評,歡迎大家到時圍觀。